本篇文章希望以畢業生的角度,簡述圖資所學
為什麼有圖資系?
是否想過,電腦未出現時,人如何尋找問題解答?沒有Google、Siri、Alexa,難道通通要問爸媽或老師?其實許多知識已存在,卻無管道取用,為解決此問題,圖書館便應運而生,而協助人們找到資訊的中介者被稱作圖書館員,其利用科技與學科知識協助人類搜集、組織、保存、加值、檢索、傳遞知識。隨網路興起、個人電腦普及,知識載體愈趨多元,圖書館學融合新興資訊科技,進化為圖書資訊學。一句話總結,圖資系從學習如何經營一間學術圖書館,發展成研究資訊需求至科技使用整個流程的科系。比資工、資管更在乎人性;比社會、人類學更懂科技。這也是為何圖資系的課程看似雜,但作業卻幾乎一貫要求「針對某一資訊需求產生對應解方」。
圖資系到底在學什麼?
我們分析使用者需求,利用科技提供資訊服務。圖資的課程安排即是以上四面向之延伸。人類行為研究課程涵蓋資訊行為、使用者研究等。科技知識課程囊括資料庫、網站、程式設計等。專業資訊課程橫跨社會經濟、生物醫學、商管研究資訊等。服務方面包括資訊組織、檢索、視覺化等。而許多課程包含的面向也不只一種。
圖資常被稱為簡報系,因為課程伴隨著大量簡報機會。報告內容會隨著課程重點稍有不同,但總是利用所學針對不同場景的現實問題發展科技解決方案。例如我曾練習透過資訊組織所學,為實習的公司做流程優化;利用資料庫與SQL讓長照家屬能尋找對應失能補助;透過資訊視覺化工具將公司績效評量轉為清晰報表等。我們掌握人性、科技、資訊,將其整合並提供服務,成為人類與資訊的橋樑。
若未來想成為專業圖書館/博物館員,系上也有一系列的專業課程。很多人認為管理圖書館很簡單,其實並非只有「嗶嗶書、推推車、上架書」而已。其中還包含館藏需求評估(整個大學幾萬名師生,到底要買什麼期刊、資料庫、書籍才對)、公平地預算分配(綜合考量短中長期各個科系的需求。確保弱勢科系的經費不被吃掉,卻又不會犧牲整體研究能量,確保大學排名具世界競爭力,能維護學校品牌、吸引優秀學生)、新興科技的使用(如資料庫、演算法、鏈結資料)以及經營管理所需的行銷、法規、人資知識。
許多老師也曾擔任國內外圖書館館員、館長,因此系上能提供很紮實的專業理論與實務訓練。如學術傳播、館藏發展、資訊系統評估、機構實習、圖書/圖書館史等。讓未來想成為館員者有堅固的基礎。即使我已經很認真的修課,也在學術資料庫公司以及美國圖書館實習過,仍自認有很多還沒學完的東西。圖資真的是一個很有趣、值得深入研究的學科。
學長姐對圖資的想法:三大技能培養
為了寫這篇文章,我其實訪問了滿多身邊的學長姐,以求個人經歷不會造成立場的偏頗。我的問題不外乎這幾個:「如果再選一次,你會選圖資嗎?」「你對圖資系有什麼建議?」「你對未來的圖資系學弟妹有什麼建議?」再讓他們闡述心中的想法。
有趣的是,多數圖資系畢業生會發現自己擁有以下三個在職場上極度受用的能力與特質:資料檢索、團體簡報與使用者中心思維。因圖資系非常嚴格要求作業使用的資料來源品質(畢竟學科館員的服務對象是教授與研究生),有些課程甚至禁止使用Google或維基百科來查資料(是不是不知道原來有其他地方可以查啊~哈哈),因此學生鍛鍊出使用索引典、資料庫、邏輯運算元等虛擬/實體資源和工具來獲得高品質與高可信度的資料,這其實是在資訊爆炸的當代非常稀缺但關鍵的技能(當競爭對手要花一週才能找到不太能相信的資料,你可以花一小時就找到~希望啦);而圖資每學期的必修、選修課都一定會要求學生組隊做團體簡報,許多人畢業前就已學會利用各式工具製作視覺化資訊圖表、以及迅速整合資訊的簡報能力,這是在每份工作都會面對的挑戰;而因圖資系的核心能力是提供人們資訊服務,我們長期被訓練要以使用者的角度來思考事情,處理每件事都會先界定「誰需要?」「需要什麼?」「為什麼?」因此對於「提出符合需求且易於使用的解方」視為理所當然,常常會訝異為何公司同仁會做出浪費資源、明顯不會有人想用的服務或設計。
不過即使如此,有些人仍認為圖資在UX(使用者經驗設計)上面的訓練不足。但這可以理解,畢竟我們不是UX設計系,這只是其中一環而已。有人說我們圖資的必修課很無聊,總是侷限在圖書館場域,老實說我蠻常有一樣的感覺,但每個科系多少有些歷史、政治、資源因素,導致課程設計無法盡如人意,況且再好的設計都有人不滿意,想完全避免的方法就是不要上大學(倒是可以試試)。台大圖資在進步了,從背景愈來愈多元的教師群(有來自圖資、歷史、商管、傳播、設計、資工、資管等背景)、愈來愈鬆綁的畢業學分規定(我進來時139,現已改成128學分)、愈來愈有趣的課程設計(跨系、跨域的課程與學程不斷增加)可見一斑。
給圖資系與在學生的建議
不過我的確想給圖資系一些建議,例如將必修課程選修化,這是我思考五年後得出的結論。一個系設立必修課的原因是什麼?我認為是在學生畢業前培養其研究/就業必備的專業能力。圖資系成立時或許因為學術圖書館員的市場需求需要現有的必修課程大量產出專業人士。但時代在變,此市場漸趨飽和,多數的圖資畢業生早已不把去圖書館工作當第一志願,即使有,圖書館的需求與科技也在不斷更新(我去美國實習時,館長對我只有一個建議:盡可能接觸新興科技),說實話許多系上必修課教的內容有點不合時宜,連我去圖書館實習也用不到。
但老師們是否會對課程做出對應的調整,還是出於習慣、傳統、政治考量、退休將近等原因,決定保留陳舊的課程設計?這考慮到系上老師們的改革決心。但上過系上課程後瞭解到,教授們也是一般人,不過是想要穩定的經濟來源,而在現行評鑑制度下,教師能否能升等幾乎完全取決於其研究能量,與課程設計、教學品質並無多大關聯(有時間會另外撰文討論)。因此只能祈禱有能力與使命感的老師、有權力修改課架構者,能在既得利益者的反對下,做出對老師、學校、學生均有利的選擇。或是把必修課選修化,讓不合時宜的課漸漸淡出,老師能把時間花在自己最擅長、有興趣的課程上;讓課程設計不符所需卻又不知如何做出改變的老師,能花時間進修最新趨勢與教學方法。
對圖資學生,我建議與其等系上緩慢改革,不如現在開始跨域學習,圖資系本身的專業知識只夠給未來想當圖書館員的人,雖然會培養一些軟實力,但若想轉戰職場,建議考慮市場需求與個人興趣後,選擇雙主修、輔系、學程、第二外語、培養第二專長或直接實習。不然直接面試就會發現沒有市場所需的專業能力很尷尬。實習是我最推薦的方法(之後會寫實習心得),因為許多課程設計老舊是台大很多系的通病(說老實話,就算台大老師們教很爛,每年還是一堆人搶破頭要進來,系所改變緩慢是很合理的決定),到了別的科系就會發現其實課程問題到哪都一樣。與其憤世嫉俗批評學校或老師,不如接受現實:可能有些老師真的不在意浪費學生的時間,或是他們不知道自己所為可能有這後果,學到想要的知識後,趕緊進職場或研究室了解實務上的落差再深入學習。但無論如何,我並不後悔選擇就讀圖資系,若想知道我在大學五年來的心路歷程,可以參考這一篇。以上是我個人的分享,歡迎留言提供你的想法!